最近,越来越频繁听到做投资人转做FA了。
“翻开微信通讯录,几乎一半都是做FA的,甚至很多GP都开始转型做FA,现在市场上的FA太泛滥了。”一位资深投资人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说道。
FA作为投资市场的伴生产品,随着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体量增长,已逐渐成为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大量“追风者”蜂拥入场,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FA化”,使得这个圈子也变得鱼龙混杂起来,跨界、博弈、抢夺、混战成为了当下FA行业的真实写照。如今,当互联网泡沫已逐渐散去,资本市场陷入冷寂,已然过度膨胀的FA行业又该何去何从?
01 FA十年起步,造就盛世浮华
2000年,国内互联网时代起步,由包凡、王冉领衔的一批创投精英入局,相继创立华兴、易凯、汉能、汉理等机构,成了国内第一批FA行业的开拓者。他们抓住2000年-2010年中国投资行业方兴未艾的时机,获取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大量红利,通过参与的一系列融资、IPO、并购案例,确立了FA江湖的领军地位。在此之后的十余年,FA市场一边由“老牌四巨头”谱写着光辉历史,一边也在酝酿着裂变。
2014年前后,互联网时代强势崛起,国家政策扶持下,全国掀起了创业热潮。另一端,资本也纷纷涌入市场,私募投资总额开始急剧上升,2016年底,中国私募基金总规模突破十万亿大关。FA两端市场的迅速膨胀,开启了FA行业的爆发期。一方面老牌巨头应对市场变化,做出业务调整和细分;另一方面巨头里的老臣们纷纷出走,自立门户,如小饭桌、阿尔法、逐鹿X、泰合资本等耳熟能详的FA都在这时候涌现。同时,甚至连媒体属性的36氪、投中、清科都顺势衍生出FA业务,想要从中分一杯羹。
彼时,前所未有的创业大时代,使得中国FA市场已不再是少数精英的游戏,“全民FA”时代的大幕逐渐开启。
02 寒冬幕下,“FA化”成为GP新出路?
如果说互联网创业潮是造就FA行业盛世浮华的“始作俑者”,那么如今经济下行无疑也成为了投资机构“FA化”的重要推手。
2014年至今,资本市场陆续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导致的资本遇冷,去杠杆、资管新规等共同因素引发的募资寒冬,2020年初新冠“黑天鹅”突袭,无疑更是雪上加霜。不少投资机构存粮不足,投资节奏放缓,纷纷开始转行做FA。多位投资人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这是应对募资难的无奈之选。
“去年这个现象很突出了,今年尤甚。投资机构现金流不好,要生存,不得已而为之。” 领势投资创始合伙人周文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相比于遥遥无期的投资Carry,FA既能用别人的钱挣快钱,还不用承担风险,无疑成为“追风者”的最优选择。“对比国外尤其是美国市场,坚持价值投资,对投资项目长期持有。但是中国投资者和机构心态急躁,FA相比股权投资就是挣快钱。”一位资深跨国投资人如是说。
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吴智勇认为,大多数转型FA是带有玩票性质的,并不具备专业的服务能力。“它不是一个事业,而是一个临时性的业务,能挣就挣一笔,挣不了就算了。所以,基本上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做一些简单的对接,做不了太深的服务。”吴智勇讲道。
水木资本合伙人鲁飞也表示,目前中国市场上专业的FA机构并不多。“由于专业度不高,很少能参与B轮以后的项目,只能选择做早期,而本身早期案子其实也不太需要FA的服务。”
这种现象无疑会让行业变得更为复杂。时代伯乐董事长蒋国云表示,如今整个股权投资市场头部效应明显,整体经济下滑对于特别小的投资机构生存压力更为明显,FA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实际市场上真正值得投资的项目并不多”,他分析到,“大多数做所谓的FA的机构,本身并不专业,都是临时抱佛脚,为了成单会根据GP的喜好过度粉饰项目方,让投资人难以识别真实情况,使得投资难度加大。”
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也同样在经历寒冬,都在以融到钱为上策,这从需求端也推升了对FA的需求。
青创伯乐总裁余柏文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局面大范围存在,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可供抵押资产和符合债权融资机构的高信用评级,只能更多依赖股权融资;另一方面,股权融资存在很大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没有形成像债权融资机构一样从国有大银行到地方小商业银行的梯度提供融资服务的成熟私募股权融资机构,形成了企业股权融资求助无门,股权投资机构有钱投不出去的尴尬局面。”
03 互联网红利已过,FA未来何去何从?
饱受热议的“全民FA时代”,似乎在预示我们这是一场全民关系网变现的洪流,也同时反映了整体私募市场大环境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在走过第二十个年头,当互联网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底层服务之后,FA又会何去何从?
大多数投资人表示,未来投资机构和FA将会出现头部集中效应,在大环境下加速淘汰和整合。
余柏文表示,股权投资机构在中国目前阶段极度分散,未来会走向成熟,形成几十家全球布局的大机构,和深耕区域市场和行业市场的小而美的小机构;大多数FA机构也会形成头部企业,其余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被并购重组之后的券商投放类机构分食。当然也不排除专注某一行业融资的FA机构,从而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相对清晰的局面。“如此一来,需要股权融资的企业就能结合自己的企业现状和资金需求大小,按图索骥,顺利对接股权融资机构,实现快速高效和低成本融资,从而提高中国的金融效率。”
水木资本合伙人王耀也表示,这将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竞争会很激烈,但也是一个行业洗牌的机会。“随着互联网的下沉,信息不对称将逐渐消除,FA行业集中度将越来越高,未来势必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当然,也有投资人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吴智勇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供给增多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对于“浅层服务”FA的需求,可能远远大于对“深度服务”FA的需求。“很多的项目融资,其实对于服务也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只需要介绍一个信息,至于后面的谈判条款协调,投资机构或者创始人自己就能够做好。所以对于市场来说,这两种类型的FA,可能都是长期存在的。”
FA江湖二十载,有风雨砥砺,亦有春华秋实。从起步到跨越,从“涨潮”到“退潮”,从“机构博弈”到“跨界混战”,都将不会是终点。无论如何,江湖的故事仍在继续。
版权所有:北京青创伯乐投资有限公司 备案:京ICP备15049087号-1
联系电话:010-89366598 Email:bole@bolecap.com 商业计划书接收Email:bp@bolecap.com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27号投资广场B座7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