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我们>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投后动态】中科宇航副总裁、力箭一号总设计师史晓宁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1日 发布作者: 青创伯乐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中国网:2024年1月23日12时3分,力箭一号遥三固体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采用“一箭五星”的方式,将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批卫星主要用于科学研究、空间探测、环保普查等领域。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3次飞行,也是首次挑战低温发射。截至目前,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已连续三次发射取得成功,将3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作为目前我国商业运载火箭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型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也是我国商业航天主力火箭之一,可有效满足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需求,同时具备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有何技术迭代?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处于何种位置?商业航天在中国航天产业发展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期节目邀请中科宇航副总裁、力箭一号总设计师史晓宁与广大网友交流。

 

中国网:本次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对于我国商业航天领域而言具有哪些意义?

史晓宁:力箭一号是2022年实现首次发射,在2023年完成了第二次发射,2024年1月23日完成了遥三的发射。

遥三的发射,对于中科宇航来讲是两方面的突破,第一个是我们广州的产业基地自主总装、测试、集成的第一批火箭,也是我们开始这种高密度发射的开端,同时也是整个低成本,包括产业化、工业化的商业航天发射的起始。

另外,对于我国商业航天来讲,因为商业航天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降低成本,同时实现高可靠的商业发射,通过商业化去改变人民的生活,让航天更贴近大家的生活,所以,还是要低成本和商业化。

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也是通过工业化去降低成本,去批量化生产,快速响应、快速执行发射任务。遥三火箭是在遥一、遥二,在力箭一号验证关键技术成熟度的基础上第一次实现应用发射,也是我国应用商业发射的开端。

中国网:这次火箭的发射是力箭一号第三次成功发射,相比前两发火箭而言,这一发火箭有哪些技术迭代以及技术亮点呢?

史晓宁:第一个就是去任务化设计,这也是面向后面高密度发射做的一项技术创新,就是把火箭的接口和卫星的接口做分开设计,后面火箭基础级可以随时做总装测试,随时去执行发射。不管是哪一批的卫星,我们可以实现这种去任务化、高密度发射,这方面也是我们设计了卫星单独的控制器,对卫星的星箭分离、包括星箭分离控制采集的一种独立控制器,不用去跟火箭耦合的设计。

第二,我们也是在遥一和遥二基础上减少了很多测量的设备,因为遥一、遥二主要还是考核关键技术,考核火箭的技术方案。遥三开始进入到应用发射,所以,我们在基础上减少了很多的测量设备,做了一个减遥测处理,这个也是为了一个是提高运载能力,另外一个也是降低整个火箭的研制成本。

第三,主要的技术创新包括应用创新就是这一发火箭是首次实现批量生产、批量制造,是第一批在广州的产业基地批量生产的火箭,为后续批量生产低成本(火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中国网:我们关注到,前两发火箭的发射时间都选择在六、七月份,而这次遥三的发射选择在了寒冬,甚至要经历零下二十度左右的严寒的考验。那么这一发射时间的选择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对于火箭发射会带来哪些技术挑战?

史晓宁:像主持人说的,我们力箭一号遥一和遥二都是选择在夏季发射,夏季是温度比较适宜的季节。遥三火箭(发射)是在一月份,是在酒泉最冷的季节去发射,这个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个,因为力箭一号是作为应用发射的一款火箭,要适应不同的发射环境。在技术方案考核比较充分的基础上,各种环境的适应性也要进行考核,所以,遥三当时选择了冬季发射,在一月份最冷的时候发射也是出于这种环境适应性的考核。第二,因为遥三是第一次实现卫星采购整箭执行发射,所以,我们也是根据卫星客户的需求,选择了这一发火箭发射的时间。因为卫星在轨执行任务有一个窗口,这个时间也是它比较合适的一个窗口。所以,我们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选择了一月份来执行发射。

中国网:除了严冬状态之外,在技术上是否还有其它的难点?

史晓宁:选择冬季发射,我们当时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我们箭上和地面产品是不是能够适应这种零下二十度以上的低温环境。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是卫星,因为卫星上有很多高精密的设备,载荷的设备,包括一些光学镜头,这些都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比较高。因为温度和湿度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参数,所以,会为我们的火箭和卫星提供一个保温厂房,这个厂房是可以移动的,这也是力箭一号的一个技术创新。

首先通过厂房为火箭、卫星和装载卫星的整流罩提供一个常温、恒湿的环境,同时我们也会给卫星提供二十度的恒温恒湿的环境。所以,我们也会根据火箭环境的变化,包括有的时候火箭要离开厂房做测试、要回到厂房,根据环境变化去动态调整空调和厂房的温湿度。所以,我们也是设置了动态调整的能力。

为了这次低温发射,为了卫星和我们箭上产品,我们进行了这种动态的温湿度控制的技术创新。

中国网:目前,力箭一号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是否与国际先进的固体火箭的技术水平存在差距?

史晓宁:力箭一号是2019年正式立项开始研制,当时定位就是一款低成本、高可靠、适配商业市场的运载火箭,所以,当时选择固体火箭我觉得是两方面的考虑。第一,因为现在商业火箭降成本主要的方式就是工业化,包括美国SpaceX公司做的猎鹰9号的回收复用,其实也是工业化降成本的一种方式,通过火箭的回收、批量发射去降低成本。力箭一号之所以选择固体,还是通过固体火箭这种快速集成的设计,快速迭代的生产来实现工业化的降成本。所以,我觉得力箭一号跟国际上像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相比,它的目的都是实现高可靠、低成本、商业发射的能力。

从技术水平和适应商业发射能力的情况来看,目前来讲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为猎鹰9号的回收复用可以大幅降低单次发射成本,我们和SpaceX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已经把这个差距从量级缩短到了基本上是接近的一个程度。所以,我觉得力箭一号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市场适应性方面在国际和国内都是处于一种领先的水平。

中国网:随着力箭一号三次的成功发射,这是否意味着从今年开始力箭一号可以更加频繁的发射,源源不断的送“星”上天?

史晓宁:力箭一号从第一发到第三发一共送了37颗卫星入轨,送的所有的上行的载荷质量超过三吨。这个纪录也是对我们国家商业航天发展的一个很直观的反映,从一开始做很多的技术验证,到现在可以实现批量的应用发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进步的现象。

目前力箭一号遥三是第一批自主批量生产、研制、总装集成的火箭。后续今年这五发火箭目前已经基本上都完成了投产,陆续会交付验收,完成总装测试。所以,火箭是做好了准备。

中国网:目前中科宇航在北京新设立了一个大型的试验室,那么请您介绍一下这一试验室将会承担哪些试验任务?

史晓宁:我们在北京的南六环有试验中心,这个试验中心主要有承载两方面任务的能力。第一就是我们力箭一号批量的力学环境试验的能力,试验中心也是承接很多力学环境试验,包括振动、模态、相关的冲击这种力学环境的试验。第二,我们在研的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也是面向未来低轨互联网星座组网发射的大型的液体火箭,运载能力达到8吨以上的量级,还有很多液体火箭独有的低温、管路、阀门相关研制的试验,所以,我们这个试验中心也会承担力箭二号很多研制试验的工作。

中国网:时值新春佳节,我们也关注到了,此次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涂装了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欢乐春节”的活动标识和吉祥物——“吉祥龙”的形象,而同时正在空间站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也收到了同款的吉祥物。那么我们想请您介绍一下,这次搭载是如何促成合作的?

史晓宁:“欢乐春节”活动是我们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在海外开展的欢度春节的一项活动,从2010年开始应该已经持续十三、四年的时间了,也是很有特点的一项活动。因为春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利用这种“欢乐春节”的活动跟海外的、全世界各国的友人共同分享我们春节的喜悦,同时宣传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也是跟世界各国的人民和我们海外的华人华侨共度欢庆的节日。

力箭一号遥三的发射正值龙年的春节前夕。我们通过力箭一号的发射,通过这次航天发射任务,通过文旅部的“欢乐春节”的活动,更好地去宣传我们国家航天发展的技术水平,同时更多地推广我们商业航天目前的发展现状。通过力箭一号遥三的发射成功,为我们龙年春节提前送上祝福。

中国网:我们也感受到,近年来,我国航天发射保持着高增长,更多的民营企业不断地参与到了航天发射中来,可以说我们的商业航天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那么我们想请您介绍一下商业航天在中国航天产业发展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您又是如何看待商业航天发展的前景?

史晓宁:因为商业肯定是面向商业应用、面向百姓的大众的生活,所以,我觉得肯定是从应用端出发。从商业航天有现在这种繁荣的情况来看,主要的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通信事业的发展,我觉得我们通信行业从最早的2G、到3G、到现在的4G、5G,未来的卫星低轨互联网星座组网,可以把我们的通信行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的场景。所以,我觉得第一个就是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包括卫星通信的发展,这是促生商业航天发展的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是商业航天如果可靠性提高了,未来可以做载人的旅游飞行,包括洲际的运输,包括像空间站的货运,这个都是可以通过商业航天来实现的。

我觉得主要还是应用的发展。应用的发展促生了火箭、卫星和飞船的全产业链的商业化。我觉得商业航天可能更接地气,因为国家的航天更多的是推进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进步。从国家的战略角度去出发,去推进航天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商业航天更多的是面向大众的生活,通过航天技术改变大众的生活,包括我们未来的无人驾驶,包括万物互联,其实都跟商业航天有关。所以,我觉得商业航天可能更接近我们这种生活。

中国网下一步,中科宇航将会在哪些商业航天领域进行规划和布局呢?

史晓宁:中科宇航后面的布局,我觉得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力箭一号的高密度发射。因为力箭一号经过前三发的考核,经过了技术方案包括环境适应性的考核,后面具备了商业化批产发射能力,同时验证了我们这个产业基地的批量发射、批量生产的能力,为更多的商业载荷包括商业市场提供发射服务,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们正在研发的力箭二号液体火箭是运载能力更大、经济性更好的一款火箭,它对标的这个细分市场也不一样,它主要对标互联网星座组网发射。因为力箭一号主要还是小卫星拼车发射和早期的技术验证星的发射服务。力箭二号更多的是面向应用市场,低轨互联网星座应用组网发射,力箭二号的运载能力大概是在8吨以上,同时,通过这种集束化设计、通用模块化设计,去进一步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工业化的特性。力箭二号也是计划在2025年实现首次发射,目前包括火箭的方案,箭上的产品和主要的地面试验已经陆续正在开展和完成,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我们正在预先研究、预先开发的太空旅游的产业,这个主要是面向未来的亚轨道旅游,可以提供6到7人亚轨道失重(体验)的旅游服务,为我们后面包括体验这种轨道空间的旅游环境,以及未来实现洲际快速运输提供一个很好的运载平台。